只做展台不做传播,等于花大钱"隐形参展"。媒体宣发不是可选项,而是放大展会价值的核心杠杆:扩大曝光、引流到展、沉淀线索、延续转化。本文教你如何系统规划展会宣发,让每一分投入产生数倍回报。

01 为什么要做展会宣发
- 扩大曝光:展会现场受限于场地与时间,媒体可触达未到场的目标客户(行业媒体、社交平台、搜索引擎)。
- 引流到展:会前预热吸引精准观众主动前来,提升展位人流与高质量洽谈比例。
- 线索留存:现场互动稍纵即逝,宣发内容可二次触达、持续培育潜在客户。
- 品牌资产:优质内容成为长期传播素材,为后续参展、合作、招商提供背书。
02 会前预热:让目标客户"主动来找你"
- 新闻稿发布:提前 2–4 周通过行业媒体、垂直平台发布参展预告,含展位号、新品亮点、互动活动。
- 预告海报/视频:社交媒体(LinkedIn/微信/抖音)持续发布倒计时内容,营造期待感。
- KOL 种草:邀请行业 KOL/媒体提前体验产品,发布开箱/评测/预告内容。
- 邮件邀约:向现有客户、潜在客户、合作伙伴发送定向邀请,附展位地图与预约入口。
- 广告投放:在行业媒体/社交平台定向投放,覆盖目标人群(按职位/行业/地域筛选)。
03 现场传播:即时内容放大影响力
- 实况摄影/摄像:专业团队记录展台盛况、产品演示、客户互动、签约仪式等高光时刻。
- 短视频制作:当日剪辑 15–60 秒精华片段,即时发布到社交平台(抖音/快手/小红书/Instagram)。
- 直播:展台直播或新品发布会直播,覆盖未到场观众,可设置互动抽奖提升参与。
- 媒体接待:安排专人接待到场媒体,提供新闻包(产品资料/高清图片/采访提纲)。
- 社交互动:设置话题标签(#品牌名+展会名),鼓励观众打卡分享,形成 UGC 传播。
04 会后扩散:延长展会生命周期
- 案例复盘稿:总结展会成果(到场人数/签约金额/媒体报道/社交数据),通过媒体/官网发布。
- 长图文/视频剪辑:整理展会精华内容(产品亮点/客户评价/现场花絮),制作深度内容。
- 多平台分发:微信公众号/抖音/B 站/行业论坛/邮件 Newsletter 同步推送。
- 线索培育:对展会收集的线索进行分级,通过邮件/企微持续跟进,推送相关案例与产品资料。
- 广告再营销:对到访过展位或互动过内容的用户进行再次广告投放,提升转化。
05 社媒与 KOL 策略
- 平台选择:B2B 优先 LinkedIn/微信/知乎,B2C 优先抖音/小红书/Instagram。
- 内容形式:预告海报 → 现场短视频 → 深度长文/Vlog → 案例白皮书。
- KOL 合作:中腰部 KOL 性价比高,可邀请到展体验并产出真实评测内容。
- 投放节奏:会前 2–4 周密集预热,展会期间高频更新,会后 1–2 周持续扩散。
06 效果评估:量化宣发 ROI
- 曝光量:媒体报道阅读数 + 社交平台播放/浏览量 + 广告展示次数。
- 互动量:点赞/评论/转发/分享数,反映内容吸引力。
- 到展转化:通过邀请码/二维码追踪宣发带来的实际到场人数。
- 线索获取:表单提交/名片扫描/咨询量,区分线上宣发与现场获取。
- 最终转化:签约金额/合作意向数,计算宣发投入与产出比。
展会宣发实操清单
- ✓ 会前 2–4 周:新闻稿发布 + 社媒倒计时 + KOL 种草
- ✓ 会前 1 周:定向邮件邀约 + 广告投放
- ✓ 现场:摄影/摄像 + 短视频即时发布 + 直播 + 媒体接待
- ✓ 会后 1 周:案例复盘稿 + 长图文/视频剪辑 + 多平台分发
- ✓ 会后 2–4 周:线索分级跟进 + 广告再营销
- ✓ 全程:数据追踪(曝光/互动/到展/线索/转化)
常见错误
- ❌ 只在展会当天发布内容,错过会前引流黄金期
- ❌ 内容质量低(模糊图片/冗长文字),无法吸引关注
- ❌ 缺少数据追踪,无法量化宣发效果
- ❌ 会后不跟进线索,白白浪费宣发投入
FAQ
Q:宣发预算占展会总预算多少合适?
A:建议 15–25%,重点展会可提升至 30%,ROI 远高于单纯增加展位面积。
Q:没有专业团队怎么办?
A:可外包给专业展会宣发公司(含内容制作/媒体投放/数据追踪一条龙服务)。
Q:如何选择合适的 KOL?
A:看垂直度(粉丝与目标客户匹配度)+ 互动率(非僵尸粉)+ 过往案例质量。
本文由星启寰宇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